本报杭州2月5日讯 (记者 秦军) 卫生部2月4日公布了《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方案》。春季是流脑流行季节,该怎样防范这一疾病?记者今天走访了省卫生厅和省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
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郑伟介绍,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死亡。每年11月份,流脑开始发病,到次年三四月份达到高峰。近年来,我省对流脑的控制和防范情况都比较好。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夏时畅告诉记者,流脑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和带菌者在咳嗽、打喷嚏和说话时,飞沫就会散布在空气中,从而传播疾病。据介绍,在被感染的人群中,老人、儿童和民工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三种群体。
老人、儿童因为免疫力低下,容易被感染。其中,10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到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民工则是由于居住条件差,房屋通风不良,再加上个人卫生打理不当,容易被感染。
两位专家提醒大家,春季这段时间如果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两位专家建议群众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勤晒衣服、被褥。脑膜炎双球菌怕热、怕冷、怕氧气,因此勤晒衣服、被褥可以杀灭病菌。
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3至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