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到“爱心纸工程”目前还有什么困难时,三位发起人的观点是相同的——除了业务规模不够大,整个运作还没有达到“自我平衡”外,当下最大的困惑就是“爱心纸工程”身份不明。
朱平等人新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完成“爱心纸工程”的工商登记手续,使其成为一个企业。面对企业的“营利性”与“爱心纸工程”慈善性质相背离的质疑,几位发起人都表示无奈。因为“爱心纸工程”完全是私人自发的慈善组织,它无法被归纳到现行的慈善体制中去。
按照“爱心纸工程”的运作方式,它很类似于国外的NPO(非营利组织)——以公益事业为根本目的而设立,其利润不分配给其成员和管理人员的社会组织形态。NPO具备的“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在“爱心纸工程”身上都能找到。但是,现在国家对非营利性组织登记的“门槛”比较高,像“爱心纸工程”这样的组织是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批准的。随着事业的扩展,身份合法化当然越来越成为一个大问题,因此登记为工商企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清华大学NGO(非政府组织)研究所所长王名说,像“爱心纸工程”这样的草根慈善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挂靠,不得不采用工商注册登记的办法。而这样操作,就使这些非营利性的组织得像营利性企业一样纳同样的税。一些国家有专门鼓励纳税人捐款给社会慈善事业的法律,比如说捐款多少就可以享受扣税甚至免税优惠等,而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法律。
三位老板还有一个担忧。随着“爱心纸工程”的做大,账目往来越来越多,用于慈善的钱款也在增加中,如何做到“取信于人”也是个问题。他们不想辛苦之后被人误会是借慈善之名图谋私利。他们希望民政等部门能来实施监管,特别是财务监督等方面需要有制度、有规范。
虽然面临种种尴尬,但是,就像启动了的地铁开始在轨道上加速,一切只能在发展中寻找满意的解决方案。胡玉祥告诉笔者,“爱心纸工程”的事务越来越多,他已无法更多地顾及本业。过了年,他叫妻子退掉在大商场里租的服装柜台,帮他打理生意,而他则要更加投入地去做这项爱心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