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浙江精神的内在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包括基层的干部群众,在充分肯定“十六字”浙江精神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调研中我们切实感到,广大干部群众和社科工作者对省委提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这个命题高度赞同。大家普遍认为,浙江精神在传承浙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较好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干部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过程中的精神状态,要充分肯定其在浙江改革开放中发挥的巨大能动作用。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世情、国情、省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很多新的进展,省委提出了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决策,实践的内容大大拓展,认识也有新的提高。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提出了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殷切希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用更宽广的眼界,按照时代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是当前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省委提出浙江精神要与时俱进,对于深入总结浙江经验、进一步开拓浙江未来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调研中许多同志认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使浙江精神与时俱进、与世同行,使之成为推进浙江新一轮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浙江精神能否引领未来,关键在与时俱进。有学者认为,在深入研究浙江精神时,要以科学精神提升浙江精神,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注重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协调,注重对浙江人身上欠缺的、未来需要的精神素质的引领性,要特别注意把握“时”的内涵和“进”的方向。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增强开放意识。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兼容并蓄,适应世界潮流,不断开拓创新,与形势俱进,与世界俱进。要更大气更开放,用浙江精神激励全省上下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熟悉国际规则,加快发展,创新创业。
适应建设“平安浙江”的需要,增强和谐意识。我省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社会矛盾突显,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省委提出的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全省人民的高度认同。各市响应省委号召,也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如杭州市提出了“和谐创业”的战略构想,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在浙江精神中突出和谐的要求,使浙江精神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适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增强诚信意识。诚信不但是道德修养之必备和立身处世之本,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治理国家的基本要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信社会任重道远。要充分发扬中国文化的诚信传统,使之与现代市场经济精神有机结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道德文化,使诚信成为浙江走向中国、迈向世界的通行证。
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图强意识。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既要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又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尤其面临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我省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和环境制约,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在思维方式上要更具开放性、战略性,在行为方式上要更加认真更加精致,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安全发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飞向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