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是我的故乡。作为一名温州籍的经济学者,我一直关注温州经济发展的态势。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什么温州、温州人具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其原因就在于温州人在温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的发展虽然经历了不同阶段,具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成功的基本经验和内在精髓却一脉相承,这就是市场化改革。在温州,由于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有效地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活力;通过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转变了经济运行机制,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2003年10月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上,我在《温州的贡献》的演讲中,将温州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提供的经验启示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在于使人们看到了民间的力量;二是在于让人们认识到市场的力量;三是在于展示了社会分工的力量;四是在于使人们看到了观念变革的重要性;五是在于使人们认识到了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有限边界;六是在于创造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模式;七是在于把市场经济的种子撒向全国各地;八是在于昭示了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和希望。在中国电器文化节举办的“温州模式的反思与电气产业的发展”论坛上,我将结合温州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谈谈温州模式今天面临的问题和再创新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近年来围绕温州模式有一些新的争议和忧虑,这主要是由温州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浙江其他一些地区引发的。从1978年到1998年,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一直名列前茅。但自1998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开始慢于浙江其他一些地区,2002年排名掉到了全省第七。
温州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慢,反映了温州“比较优势”的客观变化。比较浙江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条件,温州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等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改革以来,温州经济之所以能高速增长,靠的就是改革创新先行一步且不断地有所突破所带来的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但在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外来投资的集中地,杭州湾两岸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6市的区位优势及其对外资吸引力远好于温州,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温州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浙中的金华市有义乌市场的强劲带动;台州市与宁波市的经济联系加强,在产业结构和引进外资等方面也优于温州;浙西南的衢州、丽水两市,一方面因地区GDP基数小而有可能增长快,另一方面又具有要素价格低而易于吸引外来投资、发展相对落后而使财政转移支付增加等“后发优势”,其发展速度不慢于温州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看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在省内地区GDP增速的区际竞争中,温州经济增速很可能会居于浙江省后列的位置。
就温州经济未来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不仅要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其经济增速很可能会慢于浙江其他一些地区这样一个事实或趋势,更是如何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温州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紧张,区位条件、投资环境比较差,出现了民营企业大批外迁和资本大量外流。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的160万温州人,只要每人带出10万元钱,则温州输出资本总额就达1600亿元之巨。这自然会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发展。
其次,在温州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结构的演变基本局限于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如皮鞋、服装、塑料制品、五金电器、打火机等行业,而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很低。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居多,绝大多数温州民营企业还保持着封闭式家族企业的形态,既不能让外人进入,也不想与其他企业联合,更不愿被其他企业兼并,平均企业规模依然很小。
再次,在发展动力上,主要依靠内源力量,借助外源力量远远不够。温州依靠民间力量,大力鼓励民间投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使千家万户成为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是内源性民间力量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地方。但是,温州少有区外资本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的输入,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额还比不上浙东北有的县级市,“三资”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同时,温州的出口贸易发展也不快,外贸出口总额仅有宁波市的1/4和杭州市的1/3左右。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温州原先的体制先发优势在逐渐弱化。温州作为我国改革的先行者所赢得的体制 “先发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都在鼓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温州原有的体制优势也就逐渐失去了。
无疑,温州经济的发展提高,需要温州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
——以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统筹产业的联动发展,建设高附加值的先进轻工制造业基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温州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合理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内在关联和社会分工,依靠制度、组织和技术的创新,加强研究开发和劳动力培训,加强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建设,向上、下游不断延伸扩展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国际先进轻工制造业基地。
——大力发展适应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探索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互合作的有效形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行债券、股票并上市流通;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逐步降低民间资本的进入门槛,鼓励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不断开辟新的投资空间。这样,就会部分扭转温州民间资本外流的现象,而温州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推行审批事项听证制度。不断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优化投资软环境。
——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丰富和市场机制灵活的优势,大力发展各种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内源力量与外部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广东、苏南等地的经验表明,引进外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贸易扩大,对于转变观念和管理体制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温州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民间力量、民间资本与外来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为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道路转型注入新的动力源泉。目前,温州实施招商引资工程,促进“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就是温州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动力的一种可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