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春节特刊·社会
3  
PDF 版
“过年幸福指数”,箭头朝上
我们怎样过年
传统节日兴盛与否,与民族自信心有关
保护还是创新,这是个问题
世界各地华夏子孙过年风俗集锦
美国
法国
新加坡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泰国
英国
缅甸
南非
悲观与乐观,两种态度的对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传统节日兴盛与否,与民族自信心有关
  还来不及为丁伟的宏图愿景而兴奋,因为目睹了“中国式圣诞夜”的疯狂,眼前的一切似乎更容易使我们倾向于高有鹏的悲观。

  诟病最多的就是“年味”少了,其次就是“节日经济论”。例如冯骥才就曾对此发表看法;假日和节日不同,假日是一种公民的福利,没有文化内涵,随便怎么过都行,但节日是有意义的,是有文化内涵的,要从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层面上“过”年,留住文化味。

  还有,“我们的节日,道具太少,符号太抽象”——尽管可能有很多文化内涵,但由于没有道具符号,就渐渐失去了大众的记忆。

  上述看法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可能并不在这里。比如端午节的“道具”、“符号”难道还不够明显吗?而“年味”,更多也只是围绕“一串鞭炮的宣泄”。

  西南大学历史系卞兆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不愿轻易对此作出评判。但是他认为,这与国民的心态和经济状态有关。同时他也谨慎地认为,春节还不至于已经到了被保护的地步。

  卞教授称,对传统节日的保护状态应该分为两种:一是被动的保护;极端封闭、完全排外。二是主动保护,也就是前面高教授的观点。但是,卞教授认为,也大可不必如此悲观,而且对于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节日在今日的处境,“这是一个我们必然要承受和经历的过程”。

  “真正的大国,是能够以自己的制度典范和文化典范辐射到全世界的那些国家。”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先生的观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