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向深海进军迈出历史性一步
春节晚会五大看点
北仑请百姓看大戏
上海大剧院 常设低价票
让癌细胞 “亲近”射线
“漂流书”让精神家园更富有
宇宙第一缕光从何而来
父子办起农家阅览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年第一天出发,20天后返回钱江晚报——
“漂流书”让精神家园更富有
本报记者 刘 慧
  1月20日,是钱江晚报放出的漂流书“回家”的日子。当日期临近的时候,组织者曾反复猜测:1000本漂流书能按时回来吗?

  令人欣喜的是,从20日早晨7时开始,编辑部的电话就频频响起,随后就有一拨连着一拨的读者带着手中的漂流书赶来。最热闹的时候,每隔三四分钟,就有读者敲响办公室的门。

  截至20日傍晚17时,主办方共收到漂流书160多本。此外,还有许多漂流书也在回家的路上。

  读者的感言让漂流书变厚了

  1月16日,一个寄自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的邮包送到钱江晚报,这是返回的第一本漂流书《我是农民的儿女》。扉页上的感言令人心动:“我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的民工,于10日在厂里收到漂流书,书中的每句话每张照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农民工的现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很高兴。刘建业。”

  1月18日中午,杭州大雨如注。一位脸圆圆的高中女孩走进编辑部,她的衣角裤管都湿透了,但从包里掏出的漂流书却干干净净。

  这位女孩名叫韩婧,是留学新西兰的高中生。“那天,我以漂流使者的身份‘漂’出10本书后,我把《我是农民的儿女》留在了身边。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有点沉重,但却让我深思一些社会上的问题。”韩婧认真地告诉记者。她还在书中留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做人要学会知足,并不是说不去追求或向往更高的物质享受,而是应感谢、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真希望书一直漂下去

  1月1日,漂流书《成功无规律》在杭州萧山机场遇到了墨尔本大学留学生周周。躺在周周的手心里,它轻轻松松就成了此次活动中漂得最远的书。

  1月19日,周周通过电子邮件透露这本远在异国他乡的漂流书的新动向:“3天前,我将书漂给了有有,她是我在墨尔本大学的同学,也是中国女孩。和她同住的还有好几位中国留学生,可以挨个漂,大家可高兴了。”

  “能不能将漂流书漂我一本?”1月7日,一则发自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小郁的手机短信传到杭州。1月8日,钱江晚报记者应其要求将《兄弟》漂往南京。1月13日,小郁将《兄弟》漂给了天津网友张良。张良收到《兄弟》时已经是1月17日了。一天之后,当他合上书本,不禁感叹: “这样一本书只看一遍真不过瘾,可惜时间仓促,我也只能赶着把它送回家。真希望它一直漂下去。”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漂流书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带着一路漂流的故事,带着陌生阅读者的感受,而且当你看完之后,有责任要将这个故事继续传递下去。

  对于图书在漂流过程中遇到的“搁浅”、“沉没”等问题,活动的组织者表示:在现有的环境下也许不可避免,但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还书的现状来看,借一本书还好几本书的也大有人在。19日上午10时,萧山义蓬一中语文老师潜海龙费力地拎了整整52本漂流书来到钱江晚报,这其中有26本是由晚报专程漂给他和学生们的,每本书基本上被三四位同学翻看过,并写下了读后感。那怎么会又多出26本?原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漂书活动,所以又专门挑出自己喜欢的书,请潜老师专门交给晚报,一起送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

  相信随着这项活动的推广,当阅读与传阅成为一种习惯时,人们的素质也会提高,把漂流书占为己有的不文明行为,将只是少数。许多读者都在活动中途不断发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告诉阅读的感受,并很负责任地把下一任漂书者的联系方式告知主办方。其中,《诺贝尔》这本书的首漂者在当天晚上就发回短信,告知已经读完全书,正是因为他和后面的阅读者认真负责,所以该书成为本次活动中漂过最多站点的书。

  作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如何让漂流的内容更加丰富?许多漂书者向钱江晚报建议,在漂书的同时要着手制作“漂流网站”,读者想要的图书在什么地方漂流,通过网站可以直接查询。漂书者也可以在网上评选漂流“杰出贡献者”。同时,应更多地设立常年捐书点,让居民将家中闲置的图书也用来漂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