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新闻周刊·百态
3  4  
PDF 版
40岁前 应该弄清的10件事
网游引发的父子“战争”
春节会成昨天故事?
老余的讨薪三部曲
背景
幸福的十条秘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生活天天和过年一样
春节会成昨天故事?
■刘宗迪
  如果我们不做努力,那么春节,也许将成为昨天的故事,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越去越远。

  春节曾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华丽的篇章,曾经是中国百姓唯一能够尽情狂欢和享乐的日子。春节,就意味着富足,意味着繁荣,甚至意味着奢侈,但春节的富足和狂欢却是扎根于当时中国人生活普遍的匮乏与节制。

  甚至连民俗学家也已无法考证春节源于何时了,但可以肯定,春节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农夫野老,择地而居,顺天而作,春耕秋收,夏舒冬敛,自然的轮回就决定了他生命的节律,节日,就是这种节律的体现。农人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只有有限的时间可以耕种,而土地的产出又总是有限的,荒年更可能颗粒无收,因此,农耕社会的人们时时都处在饥饿的恐惧之中。中国传统经济的基调就是匮乏,于是,节欲与克制,就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基调,而节俭,就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美德。在民间,“会过日子”的意思就是节俭,中国的圣贤们没有一个不是对奢华深恶痛绝的。

  但人生而有欲,有欲就必定要追求欲望的满足,追求口腹声色之乐,既为人情所不可免,也是生活延续的必要。年节之日的放纵和狂欢,正是对匮乏与节制度苦日子的补偿。一般的中国家庭,平时省吃俭用,为的就是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春节。即使穷困如杨白劳,大年三十也要给喜儿扯上二尺红头绳,亲手为女儿扎起来,那过年的日子因此也仿佛被扎上了红头绳,打上了美丽的记号,在记忆中永远喜气红火,粲然如新。年节,因而就成杨白劳们惨淡岁月中最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日子,它像一台冗长大戏的高潮,喜气洋洋,皆大欢喜。因为有了春节,一年三百六十日才不再是无尽的劳役和绝望的轮回。

  我们的祖先在造字之时,就已把对春节的这一理解凝结于“年”字之中了。在古文字中,“年”字象征沉甸甸的禾穗,它既表明了春节与农耕地关系,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祈盼。

  中国的春节既然与匮乏经济密不可分,那么,当我们的经济在20世纪末终于走出了匮乏岁月,进入丰富的时代,春节,也就丧失其存在的生活基础了。有首古老的童谣唱道:“新年好,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噼里啪啦放鞭炮。”新年的好处就在于能穿新衣戴新帽。但当人们天天都能穿新衣戴新帽了,鞭炮也被视为陈规陋习而遭到革除,过年,还有什么好处能让人牵肠挂肚的呢?过去的孩子曾天真地梦想,要是能天天过年,那该多好?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天天像过年一样生活了,却突然发现:这年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过了。这种困惑,肯定是时下许多中国人普遍具有的。

  对于中国人,过年正在逐渐丧失其固有的意义,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21世纪初,当我们终于走出匮乏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将进入另外一种匮乏,即节日的缺失?我们的生活将从此不再有对那种披红挂绿、花枝招展的节日的祈盼与等待,我们的日子将再也没有铺垫与盼望,高潮与结局,岁月成了冗长单调的平铺直叙。对年的期盼需要我们重塑,那也是传统年在新世纪的新内涵。

  (作者系中国民俗协会理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