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重新“发现”非洲
遥望非洲,浙商的新猜想
“掘金”路径与双赢效果
“资源开发”之魅
非洲,世界的 “战略原材料仓库”
无标题
2006,中国多方促进 对非经贸合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掘金”路径与双赢效果
  尽管内容涵盖政经多个层面,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中方“愿在条件成熟时与非洲国家或地区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的提议,还是成为了吸引众多眼球的亮点。

  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统计显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双边贸易在五年间增长了两倍多,去年双边贸易额有望超过370亿美元。显然,一旦中非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贸易的这种迅猛增长势头无疑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然而,对浙江企业而言,要实现与非洲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却需要对自由贸易协定有更深刻的理解。换言之,即便未来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利好因素,浙江企业的生意经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进出口的层面上,而更需要资本“走出去”,即在非洲开展实业项目的投资。

  “投资驱动”首先是带动“浙江制造”对非洲可持续出口的一个有效路径。非洲是我省具有重大潜力的出口市场。但是,近年来持续快速的出口增长也导致了一些非洲国家对包括“浙江制造”在内的一些中国产品采取了贸易救济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浙江企业要继续扩大对非洲的出口,转换贸易思路势在必行,而在当地设厂、实现成品本地造,就成了一个可行选择。而且,由于欧美对非洲很多国家都有优惠关税安排,贸易保护措施也较少,对我省纺织业等行业来说,在非洲投资,还是今后绕道冲破贸易壁垒,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在去年遭遇欧美设限后,我省绍兴等地纺织服装企业已在非洲开始了生产型投资尝试。

  更重要的是,“投资驱动”是浙企在占领非洲市场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2004年底,借助在尼日利亚多年出口皮鞋打下的基础,温州哈杉鞋业公司和鲁宾斯鞋业公司分别在尼投资创办了皮鞋生产厂,通过将制鞋的最后一道工序放在当地工厂,实现了产品在尼的“落地生根”。其中哈杉投入500多万美元建成两条生产组装线,年产鞋60万双,已经成为“西非最大的制鞋公司”。谈起自己的决策,哈杉鞋业公司董事长王建平表示,非洲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要在这一市场长久立足,必须打响自有品牌,走“销地产”的道路。

  在非洲投资的客观条件也日臻成熟。省外经贸厅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非洲许多国家都为外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也逐步改善。而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开展合作,共同发展,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埃及等1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为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开展具体的经贸业务提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服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办厂;同埃及等20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部分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等。浙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支持政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