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两会特刊2
3  4  
PDF 版
青少年国防教育要入脑入心
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农民看个病 不用出远门
奔小康不要让一个农民掉队
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早晨勤锻炼 晚上多歌声
企业“抢”学生 看了真高兴
为农民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拆危整土坟 山村美如画
海水淡化了 用水爽快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五”辉煌成就展示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02亿元,财政收入24.4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0亿元、贷款余额152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106亿元。全国百强县排名连续5年位次前移,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由2000年的 54位上升至29位。

  结构调整迈进新阶段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增长43.4%,第二产业增长99.7%,第三产业增长119.3%。

  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5年来,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04个,合同外资4.79亿美元,举办境外投资项目7个,外派劳务人员93人次。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1.14亿美元,出口总额达10.01亿美元,进口总额达11.13亿美元。

  

  工业经济壮大规模 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632亿元,年均增长21.2%。规模企业由2000年的227家增加到2005年的900余家,实现工业产值436亿元,年均增长36%。打响“中国白板纸基地”品牌,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造纸企业近300家,年产量超过全省的1/2。“浙江光谷”已逐步成为浙江省最大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电缆、光缆、光纤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4以上,光纤光缆产业园成为首批国家级产业园。

  工业发展增添平台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切实发挥一个省级开发区和造纸、通信、五金机械、体育用品、工艺玩具等十个特色工业功能区的集聚优势、规模优势和形象优势。目前,合同入区企业近570家,建成投产企业430余家,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新型行业逐步成长 新型建材、运动器材、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欣欣向荣。“金富春”牌真丝绸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上官球拍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命名为“中国球拍之乡”。体育用品中的赛艇被2004年雅典奥运会指定为比赛用艇。

  循环经济初显端倪 循环经济发展走在杭州地区前列。永泰热电、三星热电、高桥热电、富春江环保热电等工程顺利投运,八一污水回用工程建成运转,春南污水回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实施江南片造纸企业污水综合处理和集中供热。富阳市及高桥镇化工机械功能区、浙江永泰纸业集团、杭州富春江化工有限公司、富阳富伦造纸厂成为杭州工业循环经济首批示范试点单位。

  

  现代农业初步显现 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年均增长11.9%。至2005年底,市本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0家,其中杭州市级以上12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3.5亿元。成功举办首届农产品推介会暨农业招商引资洽谈会,总金额4.04亿元。“鹳山”牌绿芦笋获全国名牌产品称号,180多只农产品注册商标。

  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5年来农信担保公司为农户办理种养贷款担保业务611笔,担保金额2981万元。“富阳农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有村信息服务点429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5年来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9亿元,完成水利工程2526处,荣获省“大禹杯”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农村环境有效改观 连续两年荣获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优胜奖,5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有些镇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村。2005年全市完成5个示范村、31个重点整治村和133个一般整治村的建设任务,成为全省首批“康庄工程”建设达标县(市)。5年来完成绿化造林1894公顷,全市建有8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省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处、6个森林公园(其中省级3个),有16个行政村成为杭州市级园林绿化村、4个行政村成为省级绿化示范村。

  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2005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98亿元,比2000年增长156.7%。高桥、受降、灵桥、新登获2004年度全国千强乡镇。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5年来投入建设资金1亿多元,极大地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

  

  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5亿元,年均增长13.7%。全市拥有各类服务业单位和个体户3万多家,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50家、销售额突破40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超35亿元,商业城、第二农贸市场、城东商贸市场,富阳、新登、城东、大源综合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商贸经济结构显著变化,国有、集体商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13.1%下降至12.2%;个私经济发展快速,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2.9%上升到74%。

  旅游市场活力渐增 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2年至2004年全市连续3年获得杭州市“旅游西进”工作一等奖。“富春山水,孙权故里”品牌日益打响。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富春桃源等一批规模型景区相继建成开放,浙江南国大酒店、富春山居度假酒店等一批高档休闲设施建成开业。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市建设“12317”工程和“1520”工程进展顺利。富阳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运转,截污面积由原来的7平方公里扩大到13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65.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电网建设高投入快发展,5年来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13.56亿元,新增500千伏富阳变电所1座、 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6座。

  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富阳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等称号。建成区绿地面积391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到40.7%、39.1%和23平方米。先后建成了郁达夫公园、儿童公园、东吴文化公园,改造了占地36700平方米的西大道滨江绿带。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燃气普及率100%,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4.87标台,城市路灯亮灯率98%。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编制完成《富阳生态市建设规划》。全市森林覆盖率66.8%,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8%,城市空气质量Ⅱ级,地区地表水达到Ⅲ类水质,富春江水质保持在Ⅱ类水标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在全省县级市中历年保持优秀。25个生态乡镇(街道)和181个生态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多绿”创建成效明显,目前已创建省级绿色学校2所、杭州市级绿色学校4所、富阳市绿色学校15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杭州市级2个,省级绿色企业2家,杭州市绿色医院2家。

  城乡交通跨越发展 先后建成杭富沿江公路、19省道和05省道富阳段等重点工程,完成总里程127公里。杭千高速富阳段总投资25.94亿元,贯穿全市6个镇(街道)72个行政村,实现了全市境内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科教兴市”成效显著 5年来全市被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光通信特色产业基地成为“863”成果产业化基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荣获浙江省教育强市和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完成富春中学、富春三中、实验小学虎山校区等建设,有23个乡镇(街道)成为省和杭州市教育强镇,初中升高中段比例达93.3%,高考成绩连年居杭州地区前列。到2005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5万人,比2000年增长48%。5年来引进非富阳籍人才2500名以上,引进外国专家152人次,实施国外引智项目121个,占杭州市的1/3。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先后举办了“富阳市第三届元宵灯会”、“中国富春江文化节”、“富阳特色民间艺术大巡游”、“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浙江省国标舞大赛”、“中国越剧明星演唱会”、“同一首歌·走进富阳”以及“2005走进富春山水”全国摄影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市图书馆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市文化中心动工兴建。全市有24个乡镇(街道)“东海明珠”通过验收。

  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成功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市新建健身苑点186个、篮球场274个。先后有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月”先进单位,1个镇被命名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乡镇”,1个镇1个街道被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先进)镇(街道)”,5个镇被命名为“杭州市体育强镇”,6个社区被命名为“杭州市体育先进社区”。

  卫生事业长足进步 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7个,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达100%。

  

  居民钱袋越来越鼓 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14864元和7550元,年均增长12.9%、9.6%。2005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2亿元,是2000年的2.2倍。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1400元,年均增长13.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00年的3485元增加到2005年的5400元,年均增长9.2%。

  社会保障越来越好 目前,全市养老保险(企业、机关事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万人,养老保险金备付能力达31个月。有48万余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4%。率先在杭州地区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参保人数达6.1万人。“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1741万元,新建和修缮了21座敬老院,对708户农村特困家庭实施住房救助。404名三峡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完成。

  

  “十一五”期间,富阳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4000美元至7000美元。

  在经济建设方面,富阳要保持经济总量在杭州五县市中的领先地位。

  在城乡建设方面,要实现富阳从杭州“郊县”向“郊区”的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富阳要力求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在生态建设方面,要使富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把富阳建成山水文化名市。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着力打造“平安富阳”,构建和谐社会。

  “十五”计划期间的五年,是富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富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带动、城市化、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不但为全市“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 显著增强

  国家园林城市 (2003年)

  省文明城市 (2003年)

  国家卫生城市 (2004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5年)

  省双拥模范城市 (2005年)

  浙江省平安创建先进县市 (2004年)

  省教育强市 (2001年)

  “十五”期间富阳市荣获八张创建“金名片”

  “十五”期间富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记录

  2005年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

  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

  自营出口突破3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突破1万元

  2004年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达3414美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达52.4亿元

  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达519.8亿元

  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20.04亿元

  2003年

  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达414.3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达108亿元

  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2万元,达2.3万元

  2002年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2.05万元

  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达331.3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达1.08万元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达102.4亿元

  2001年

  工农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达302.3亿元

  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0.7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达2219美元

  ——“十五”期间富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百强县29位

  富阳实现新跨越

  富阳实现新跨越

  工业立市 成效明显

  农村经济 稳步发展

  服务业 发展加快

  城市面貌 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 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 日益改善

  展望“十一五”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蓝天碧水绿色清净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