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今日点击
3  4  
PDF 版
世界一些国家 如何跨越人均GDP1500美元
德国:不光靠勤劳苦干 更要靠技术创新
日本:从工业开发优先转向重视人的生活
韩国: 缩小贫富差距 提高农民收入
巴西:调整不及时 两极分化成痼疾
银河系变形疑与暗物质有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日本:从工业开发优先转向重视人的生活
  彩电、汽车、艺术品、摩天大楼……上世纪70年代创办精致糕点公司的角田先生谈起过去的日本时不禁感叹:那个时候,日本人“太有钱了”。

  根据日本经济研究所记载:1963年是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的前一年,当时日本人均GDP仅为573美元,1966年开始首次突破1000美元,1974年突破3000美元,其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所用的时间大大短于西方发达国家。

  角田先生回忆,当时人们收入增长非常快,购物欲望很旺盛。事实上,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消费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1970年26.3%的家庭有彩电,1975年急剧上升至90.3%;1965年注册登记的汽车共为187.8万辆,1975年达到677.7万辆。

  这一时期日本产业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一半,第二产业比重显著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模式由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主导转变为由耐用消费品生产为主导。另外,日本战后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散财阀、普及工会等措施,增长出来的大量财富得以比较平均地分配,经济增长也消灭了剩余劳动力现象,劳动力从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导致日本的工资差距缩小,“中产阶级”迅速壮大。

  但高速工业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经济与社会问题:首先是人口分布出现严重不均衡,大批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而有些地方则因为人口数量剧减,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另外,住房、排污、交通等公共设施极不完备;因为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行为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著名的日本四日市出现的哮喘病、疼痛病、熊本水俣病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从1961年开始,日本相继出台了两个“综合开发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解决公害环境问题,谋求人与自然界的长期和谐;均衡开发利用全部国土,制定因地制宜的国土利用计划等。

  1973年以后,日本进入稳定发展期,劳动密集产业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结构。但包括地价、交通、环境在内的问题不断引起群众运动高潮,社会矛盾由此激化。1977年,日本公布了“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将社会开发重点由原来的“工业开发优先”转向“重视人的生活”,力图创建和谐社会。

  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朱建荣先生向记者表示,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是一个“坎”,这时原有的经济结构已经不适合新的形势,各种社会矛盾容易激化。东洋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吉田敬一也表示:日本在经济转型阶段做得较好,但是从中央集权向地方自治转变做得不够好,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得也不够。另外,一出现经济萧条就上马大型基础工程的做法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暂时的景气使国家背上巨额债务,这些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